学子风采丨羽动青春,看看软工人的羽毛球逐梦之旅

闪耀:新星升起

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2023级本科生陈君婷同学在第26届中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女子团体项目中脱颖而出,一路过关斩将,助力团队荣获亚军。

这一成绩不仅为我校在体育赛事方面赢得了荣誉和关注,也展现了陈君婷同学的羽毛球运动天赋与刻苦训练的成果。

为了深入了解她的奋斗过程及其背后的故事,学院特别对她进行了专访。

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羽毛球校队合照

 

Q&A

 

感悟:运动与成长

Q: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羽毛球运动的?

A: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开始学习羽毛球。由于有较好的羽毛球基础,在升上高年级的时候就被选入校队进行更加系统的训练。

 

Q:羽毛球对你有什么影响?

A

提高身体素质:高强度的羽毛球训练不仅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提高了我的身体柔韧性和耐力。

培养优良品质:在练习时,我会和我的队友遇到一系列挑战,如磨砺技术的耐心、疲惫时突破极限的坚持、比赛时面对压力的冷静等,这些挑战加强了我和团队的磨合与协作,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羽球精神

结识优秀伙伴:由于加入了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羽毛球团队,我收获了团队所有成员为了同一个目标而一起努力训练、一起出队比赛的相处经历,在此期间我也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志同道合的伙伴。

比赛中的陈君婷

 

引航:张洁雯教练的引领

张洁雯:羽毛球奥运冠军、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体育部副教授

 

Q:你眼中的张教练是怎样的?

A

张教练是一位富有责任心,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教练。她在每次训练时都会亲自带队指导,密切关心每位队员的训练进展。备赛期间为了给主力队员加练,更是迁就队员们的上课时间,和我们一起在各校区间来回奔波。

平日里我们都以雯姐称呼张教练,训练之余也会互相分享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趣事和困惑。我常常惊讶于张教练对羽球队成员大学以来的成长轨迹了解之深,我认为张教练是真正以亦师亦友的心态对待每一位队员,作为桥梁连结起球队成员之间的深厚情谊。

 

Q:在日常训练中,张教练对你的训练指导有哪些独特之处?

张教练作为奥运冠军的专业水准自然不用再强调,但我认为难能可贵的是:教练会理解我们这些业余队员在学业上的追求和压力,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争取能在不打扰学生学习的前提下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26届中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南区赛)获奖合照

 

 

 

平衡:训练与学业

Q:作为一名本科生,你如何平衡紧张的训练和学业学习?

A:老实说,真正的平衡其实很难做到。作为羽毛球校队的一员,我们必须要牺牲一些其他的娱乐时间,如训练可能会占用周末时间,而比赛则需要在教学时间请假,落下的学习任务则又需要其他的休息时间来补。我认为平衡是在尽量不耽误学习的基础上,想办法努力做好个人学业与训练规划。

 

Q:在团队训练和比赛中,有没有发生过一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瞬间?

A

羽毛球训练是一项容易让人疲惫而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快乐运动,要想坚持下去,得依靠和队友之间的互相鼓励和打气,所以在我们这里并没有常规意义上的印象深刻的瞬间,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训练。

比赛时最有感染力的永远是队员们的互帮互助与加油呐喊。当自己身处场下,心绪也会被场上每个球的得分牵动,既欣喜于胜利、遗憾于失败,也感慨于竞技体育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精彩。

26届中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总决赛)获奖合照

 

 

逐梦:未来可期

Q:对于未来在羽毛球运动方面,你有怎样的目标和计划?

A:继续好好训练好好比赛,希望自己不要有伤病,也希望能提高自己的水平,站在场上时更加有底气帮团队拿下我的那一分。

 

Q:最后,你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吗?关于羽毛球运动或者大学生活。

A

无论水平高低、是否在校队,拥有一个长期的运动习惯和爱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大学期间有不少空闲时间可以支配使用,部分同学可能会对此感到迷茫无措。培养一个好的运动习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放松身心,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大学生活充满不同的可能性,但大家的时间精力有限,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尽量思考清楚自己当下想要做什么并做出一定取舍,如果确信了自己的选择,坚持往下走就好了。

 

 

 

 

 

 

 

 

 

学院动态 | 贝博官网助力珠澳观点论坛成功举办:聚焦珠澳科技新蓝图,探索青年科研合作新路径

珠海与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资源分配不均、政策协调不足、跨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青年科技人员的协作与发展。为破解这些难题,20241123日下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珠海青年工作组联合澳门科研人员在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举办了以珠澳青年科技人员科研合作:驱动力、挑战与未来之路为主题的观点论坛。

 

本次论坛吸引了珠澳两地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的20多家单位、6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者聚焦科技合作的驱动力与核心诉求,分享了诸多成功合作案例与实践经验,如人才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协作、联合实验室建设等。同时,针对算力资源共享、跨领域科研合作及科研人员互动机制等关键挑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论坛亮点频现,青年科技力量成为关注焦点。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深化珠澳合作需要青年科技人员的主动作为和创新引领。为此,论坛呼吁尽快成立“YOCSEF珠澳,打造青年科技精英的高端交流平台,共促大湾区科技协作迈向新高度。

会议合影

 

聚焦珠澳合作新动能:人才政策与科技创新齐发力

澳门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院长李建庆在论坛中作了题为珠澳科研合作的驱动力和进展的引导发言,深入解读粤澳两地推动合作的亮点政策与进展。他重点介绍了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澳门青年学者计划支持服务港澳青年到珠海发展16条措施等创新性人才政策,为两地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发展新机遇。此外,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设立粤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专题,助力科研机构与企业在成果转化、产业化方面深度合作。

澳门科技大学  李建庆

 

围绕珠澳高校科研合作的驱动力和双方诉求这一主题,学者们展开热烈讨论。澳门大学唐远炎指出,在算力和大模型技术受限的背景下,中国亟需跨学科合作与应用研究的突破,澳门的科研实力与内地丰富的市场场景结合,将是协同创新的关键路径。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郑子彬强调,澳门高校在科研推进中受限于场地配套与人才不足,而珠海高校则在人才培养与项目经费上面临挑战。两地合作不仅能弥补这些短板,更能激发区域创新潜力。邓练兵进一步介绍了珠海支持政策,包括为澳门师生提供实习机会、科研支持和学术交流平台,展现了合作的务实与诚意。

现场讨论

 

与会专家总结出珠澳合作的主要驱动力:资源互补与跨学科潜力。并明确了双方诉求:(1)深化联合人才培养,聚焦高端科技领域;(2)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提升合作效率;(3)优化互动形式,通过论坛、工作坊和联合实验室加强联系;(4)打造多功能创新空间,促进科研深度协作;(5)推动协同创新,将两地优势转化为实际成果。珠澳科研联动的深入合作,有望为区域创新注入新动能,构建可持续的合作生态体系。

 

破解瓶颈,共谋发展:珠澳科研合作迈向新高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人工智能与未来网络研究院院长贾维嘉在引导发言中表示,珠澳科研合作正迎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政策支持、资源共享和人才交流为合作注入动力,但法律法规、文化差异及科研评价体系的不一致成为主要障碍。贾维嘉建议,通过建立互信政策、搭建联合科研平台、优化管理机制、强化政策引导等措施,共同构建开放包容的科研合作生态。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贾维嘉

 

尽管珠澳高校科研合作前景广阔,但现实中仍面临文化差异、人才流动限制及资源分配不均等挑战。与会专家在深入探讨后提出了多项破解之道,为合作指明方向。

多元差异阻碍效率:贾维嘉指出,珠澳两地在项目审批、资金配套及学术评价体系上的差异,影响了合作对接效率。对此,琴智科技研究院邓练兵建议推动两地学术互认与政策优化,简化科研流程并提升资源流动性。

人才流动成瓶颈: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郑子彬强调,博士生培养及学生交流的限制是合作核心难题之一。澳门科技大学赵庆林呼吁珠海为澳门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助力融入粤港澳科技生态。

文化差异影响合作:澳门科技大学张涛指出,澳门佛系学术文化与内地快速推进的节奏形成对比,但李建庆认为,这种文化体现的是澳门法律法规和国际化发展影响下的特色,而非不足。

资源分配与效率需优化:深圳大学陈小军呼吁加强对青年学者的支持力度,以更公平高效地分配合作资源,激发科研活力。王文霄则提出,珠澳合作需聚焦人才培养、算力共享及联合研究。

现场讨论

 

破解之道逐步明晰:机制优化:统一项目审批与评价标准,简化流程,提升效率。人才流动:通过政策创新和平台建设,为博士生和青年学者提供更多机会。文化共融:加强学术交流与文化理解,增强合作意愿与动力。资源支持:倾斜支持青年学者,提供公平竞争环境,释放创新潜能。创新生态:共建科技平台,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此次讨论深入剖析了合作瓶颈,并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合作深化,珠澳高校有望在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中迎来更大突破,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驱动注入强劲动力。

 

珠澳科研联动:多层次合作推动大湾区创新发展

挪威奥斯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张彦以中外科研评价体系差异对跨境科研合作的影响为题,分享了其在挪威工作的经验。他深入剖析中外科研评价体系的不同,并指出这些差异可能成为跨境科研合作中的潜在挑战,为促进中外科研协作提供了新思路。

挪威奥斯陆大学 张彦

 

珠澳两地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正通过多样化合作模式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澳门科技大学李建庆和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黄典介绍了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的成功经验。郑子彬分享了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的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协议,该项目由澳门科技大学创新工程学院与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共同实施。

现场讨论

 

跨区域创新平台亮点:澳门科技大学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设立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聚焦大健康、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核心产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赵庆林与张涛强调,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与珠海本地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实现双赢。

机制优化与文化共融:郑子彬提出,通过定期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和设计清晰的合作目标,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为跨境项目提供支持。袁春和黄典则建议从小规模、基础性合作开始,以具体行动逐步深化合作,提高操作性与成效。

资源整合与政策支持:邓练兵指出,算力资源、横琴新区科技项目以及广东省的科技政策和专项资金为珠澳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呼吁在项目申报和机制设计中注重可行性和资源优化。

 

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讨论,论坛逐渐进入尾声。论坛执行主席陈建国、田晋宇、CCF珠海副主席张平、CCF珠海秘书长雷彬为特邀嘉宾颁发了感谢信,对他们的精彩报告和观点分享表示衷心感谢。

颁发感谢信

 

论坛总结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深化珠澳合作需要青年科技人员的主动作为和创新引领。为此,论坛呼吁尽快成立“YOCSEF珠澳,打造青年科技精英的高端交流平台,共促大湾区科技协作迈向新高度。本届YOCSEF总部副主席陈小军进行YOCSEF文化培训。CCF YOCSEF总部秘书长谭晓生在总结发言中,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提出改进建议。他指出,此次论坛不仅为珠澳科技创新与教育合作奠定了基础,还明确了当前合作中存在的行政管理、文化冲突和资源分配等问题的解决方向。

YOCSEF总部副主席陈小军

YOCSEF总部秘书长谭晓生

 

本次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由CCF珠海青年工作组承办,得到CCF深圳、CCF广州、CCF东莞、YOCSEF总部、YOCSEF深圳、YOCSEF广州、YOCSEF香港支持,并受到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中国电信珠海分公司、珠海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赞助。论坛深入探讨了AIGC技术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就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发展与规范应用等议题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对话,为推动AIGC技术的健康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充分彰显了YOCSEF在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成员能力方面的使命担当。

 

 

科研育才丨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吴嘉婧老师科研团队介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健全强化基础软件、工业软件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着力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具有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跨领域实践能力的高层次软件工程师,是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的育人目标。学院始终将科研和育人紧密融合,不断推进建设具有中大软工特色的科研育人工作队伍、培养机制。

 

 

吴嘉婧老师团队

一、团队导师介绍

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Elsevier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现任ACM-中国珠海分会副主席,广东省区块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IEEE和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区块链专委会执行委员、服务计算专委会执行委员。

 

2014年于香港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入职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计算机学院,20238月调入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研究方向包括区块链数据监管与反欺诈、Web3、智能合约、复杂网络、图挖掘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2项)、青年项目,和企业横向(蚂蚁集团、招联金融等)等项目十余项。已在ISSTAWWWIEEE Trans. Software Engineering, IEEE Trans.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A类或一区的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IEEE Transactions论文5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在Springer 出版区块链英文学术著作部。组织团队同学负责区块链数据共享平台Xblock的开发与设计 www.xblock.pro

 

二、团队发展目标

建设有温度的团队、做出有意义的研究、创造有价值的成果,共同成长一起进步。

 

三、团队成员

 博士后:林丹

 博士生:吴志颖、李梓炜

 硕士生:杨晗、陈金泽、林凯欣、虞蕴湄、方铭、吴发洁、伍建霖、王绍召、卢涵湘、刘荣龙、肖焕、朱轩宇、卢顺峰、丁延利

 本科生:李涛、欧昌胜、张博昭、谭东承、邹伟鹏、蔡可豪、汪俊、吕洪志、石炜城、万悦、刘姿妍、唐闻捷、王涛、何锐宏、李逸晋、谢玮聪、李林、黄昱萌、张少谦

团队成员合影

 

四、研究方向

区块链、Web3、智能合约、复杂网络、图挖掘、金融科技与反洗钱

 

五、科研活动

参加第五届CCF中国区块链技术大会

 

 

参加CCF 2024中国数字服务大会

 

参加BlockSys'2024

 

 

参加2023(第一届)大湾区计算机创新技术大会

 

 

 

六、科研育人代表性成果

 

七、联系方式

负责人邮箱:wujiajing@mail.sysu.edu.cn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高博会参会分享活动顺利举行

高教博览会简介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HIGHER EDUCATION EXPO CHINA,简称高博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亚洲领先的集高等教育学术交流、教学改革成果推介、现代教育高端装备展示、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科研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企业孵化、技术服务、贸易洽谈等为一体的高品质、综合性、专业化的著名品牌活动。高博会前身为创立于1992年秋的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每年举办两届(春、秋各一次),已成功举办62届。目前,高博会已成为展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成为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重要桥梁,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国家名片。

 

 

院内高博会参会分享

20241121日,贝博官网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了一次工作交流会。在此次会议上,黄振邦老师分享了他在2024年秋季高博会上的参会体验,讲述了在高博会上的所见所闻,涵盖了一系列前沿的实验设备、实验场地建设的示范案例,以及高校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和算力集群建设的最新动态。他的分享内容丰富,激发了与会教师们的热烈讨论。通过这次交流,大家对于如何优化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以及如何更有效地服务于珠海校区的公共实验课程,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实验设备及场地建设

 

平台搭建

 

 

 

 

 

 

 

 

 

 

 

 

 

 

 

 

 

喜报丨贝博官网郑子彬教授入选2024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0241119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遴选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和商业组织中对所在研究领域具有重大且广泛影响的顶尖科研人才。本年度全球共有6636位研究人员共6886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其中,贝博官网院长郑子彬教授入选该榜单。

 

榜单介绍

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每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对所在学科作出重大贡献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然和社会科学家。2024年度的名单是根据2013年至2023年这11年期间所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遴选得出。遴选方法基于科睿唯安科学信息研究所文献计量专家对SCIESSCI收录期刊中高被引论文数据进行的严格评估和整理。

 

附科睿唯安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https://clarivate.com/highly-cited-researchers/

 

 

 

 

 

 

 

 

学子风采丨贝博官网博士生李金膛荣获第二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一等奖

近日,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与复旦大学联合主办、阿里云天池协办的第二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圆满落幕。贝博官网博士生李金膛在我校陈亮老师、陈武辉老师的指导下,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实践能力,从24个国家和地区的1085个机构的12687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大赛总决赛逻辑推理赛道的一等奖(此赛道唯一一个)。

李金膛(左一)于大赛颁奖典礼

李金膛于总决赛答辩现场

 

 

比赛介绍

第二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由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与复旦大学联合主办,阿里云协办,以科学智能为风向标,秉持AI赋能千行百业的理念,聚焦五大赛道科技和产业前沿的深入探索。指导机构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作为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领域的全球前沿赛事,大赛不限国籍、地域、单位,面向全球人才进行选拔,共设立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质科学、社会科学、逻辑推理等五大赛道。大赛共吸引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12687名选手参赛,20多位来自上海顶尖高中的高中生首次组团参赛,赛事具有极强的多元性和挑战性。

本次赛事五大赛道中的逻辑推理赛道是唯一一个以大模型为主题的竞赛赛道,该赛道主要考验参赛选手通过解决复杂的逻辑推理题,测试大型语言模型的逻辑推理能力。赛题设置上,采用了多样化的逻辑题,涵盖了多种关系和推理规则,覆盖了不同难度的逻辑推理任务,强调了逻辑推理在AI领域的重要性。比赛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评估和改进模型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于开发更智能、更有效的人工智能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大赛总决赛合影

大赛获奖名单

 

 

 

 

获奖成果介绍

学院参赛选手李金膛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比赛过程中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数据合成与模型微调的大模型逻辑推理能力增强》方案,旨在打破大模型随机鹦鹉的桎梏,赋予大模型更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

 

创新点:本方案基于通义千问模型,采用多阶段的Easy-to-Hard数据合成方法,模拟人类学习的由简单到困难的思路,逐阶段构造多样化的训练数据。数据生成阶段,训练数据的标签,引入了“Chain-of-Thought”思维链模式,生成多样化的推理路径,逐步对齐推理Scaling Law。训练阶段,采用了LoRA对通义千问32B模型在合成数据集上进行参数高效微调。推理阶段,使用了4bit低精度量化,并结合vLLM框架进行推理加速,最终达到准确性、效率和显存利用率的统一。

 

 

学生获奖感想

首先,比赛的复杂性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逻辑推理在大型语言模型中的应用挑战,让我清晰地认识到如何构建有效的推理路径,以及设计多样化数据来引导模型准确理解逻辑关系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在不同数据集上多次微调模型,我在模型训练与集成优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模型在不同训练条件下的表现差异。总体而言,这次比赛不仅显著提升了我的专业技术能力,也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逻辑推理是人工智能迈向更高认知能力的关键领域,仍有许多值得探索的空间。

 

 

 

 

 

学子风采丨国赛省赛双夺魁!贝博官网学子在2024年全国大学生“区块链+”应用大赛中荣获佳绩

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全国大学生区块链+”应用大赛中,贝博官网参赛选手本科生吴悦、黄梓铭、段国良、戴竹涵在毛明志、黄华威老师的指导下,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实践技能,在全国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首先获得华南赛区五省初赛一等奖,最终荣获国赛一等奖。

国赛获奖证书

省赛获奖证书

参赛小组成员在调试代码

 

赛事介绍

全国大学生区块链+”应用大赛是面向全国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职普融通的专项赛事。该比赛的期望是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促进学术与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并提高公众对区块链技术的认知与理解。希望通过这样的竞赛平台,激发年轻人的创新潜能,为区块链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赛的指导机构为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财经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大赛组织委员会为本赛事的最高管理机构,由全国各高校的相关专家组成。大赛组织委员会秘书长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区块链实验室,负责大赛组委会的日常工作。

全国大学生区块链+”应用大赛的参赛作品分为创意赛道、技术赛道和应用赛道三种,三个赛道作品分开评选打分,分设一、二、三等奖。大赛每年度为一次比赛周期,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每年1月至7月为学生作品创作期,8月为学生作品提交期,9月为学生作品初赛暨省赛审核期,10 月为学生作品决赛暨国赛评比期和获奖公示期,11 月为当年赛事工作总结。

大赛决赛总结会合影

 

 

学院获奖作品介绍

解决了什么问题?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作为数字经济关键要素的数据被视为智能社会的石油。因此,数据事实上是企业的宝贵资产。那么,如何将企业的一份份数据集转化为数据资产,已成为当前数据产业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学院参赛小组在两位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实现了参赛项目《 Hellometa——基于区块链的企业关键数据资产化平台》。

获奖项目系统架构图

 

创新点:该项目采用Vue.js作为前端框架,Node.jsExpress作为后端技术栈。系统利用以太坊私链来记录交易数据,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铸造和交易等功能。MySQL数据库则用于存储用户、账户等非链上信息。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将数据转化为可交易的资产上传交易市场,也可以仅铸造权属凭证。此外,为方便用户查询铸造和交易记录,系统还提供了区块浏览器查询功能。

 

 

获奖感想

 

吴悦:特别高兴!大家一起调试代码、不断优化项目,真的是充满成就感的过程。非常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团队的协作支持!接下来,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完善项目。

 

黄梓铭:非常荣幸能够获得这个奖项,这是我们整个团队无数个日夜优化代码的成果。我为自己和每位组员感到无比自豪,未来我会继续努力,追求卓越!

 

段国良:非常兴奋!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团队在区块链+”应用大赛中荣获国赛一等奖。感谢团队的努力与付出,期待后续有更好的完善!

 

戴竹涵:很开心!团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大家对探索新领域的热情、对稀奇古怪报错的耐心以及团队成员间融洽的协作,也感谢两位指导老师耐心且高标准的指导!

 

指导老师毛明志:成绩的取得是同学们平时积累和努力的结果。在指导比赛的过程中,见证了同学们反复迭代、持续改进作品的精益求精态度和团结拼搏精神。

 

指导老师黄华威:几位参赛同学依靠创新的思维与优秀的实践能力,通力协作,最终取得了好成绩,真心替他们感到高兴。

 

获奖小组成员合影

 

全国大学生区块链+”应用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的广阔舞台,贝博官网四位同学此次荣获佳绩,离不开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参赛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这个奖项展现了几位同学卓越的技术实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也展现了贝博官网师生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活力。

 

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历来重视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展望未来,期待更多同学积极参与此类科技创新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订阅